可真这样了,曹操就没有崛起的可能了。
所以曹操对程昱是很信任的。
“昱觉得于西路伐并,对我军而言是弊大于利的。”
在曹操的注视下,程昱将心中所想讲出。
“固然说我军于河南尹、河东郡、河内郡等地经营数载,使上述之地凋零之象逆转,可以三地为根,分两路攻打并州,昱以为其中风险太大!”
“一来,自襄阳至河南尹路途较远,纵使公子派人来传,定不会耽误前线所需,可公子终究所承压力太大,除了河南尹一地外,还需解决许都及济南国两地粮草军需供应,这难保期间不出差池,可一旦出现差池的话,对我军影响太大了。”
“二来,并州地形险峻,由河北(黄河以北)之地入并,只能经轵关陉、太行陉、白陉三处行军,可自高干领并州刺史以来,就对上述三陉沿途城池要隘增派兵马,以避免战事引进并州境内。”
“三来,我军此次主动出击,意在解决国贼袁绍,窃国群贼汝南袁氏,故而这主要交战之处应聚集于……”
听着程昱讲的这些,曹操微蹙的眉头舒展开了。
他知程昱讲这些,全是出于为他谋划,为曹氏谋划,才会对自己的话唱反调的。
其实程昱讲的这些,曹操很早之前就想了,甚至多路伐袁这个想法,也是曹操考虑了很久,才最终下了决心的。
这个决定,曹操是很艰难下才做的。
正如程昱讲的那样,这次主动出击的根本,是意在解决袁绍,除掉汝南袁氏,像高干所领并州,其实缓几年再打也没什么。
毕竟失去了袁绍的支持,失去了冀州为毗邻,占据并州的高干,其根基在并州势必受到动摇。
一个是并州较为贫瘠,无法供应并州治下的兵马。
一个是高干是外来户,要不是因为其是袁绍的外甥,那并州刺史这个位置,根本就轮不到他来做。
讲一句现实的,曹操要是敢放吕布去并州,那高干根本就不够看的。
不过这件事,曹操是不考虑的。
叫曹仁、夏侯渊各领一部去攻进并州,是为了提升二人军功的同时,能够牵制住并州兵马驰援。
当然,前者是最重要的。
因为曹操看出来了一些隐患。
这是在内部的。
受到其嫡长子崛起的影响,一批年轻的才俊,还有半路投效的,被自家嫡长子举荐到对应位置,从州刺史,到郡太守,到县令县长皆有,当然除了上述这些,还有在征东将军府,荆州牧府,三州刺史府,郡太守府做属官的,这其实是叫一些人有不满的。
当然,这种不满啊,不可能对曹操,也不会对曹昂,但是有这种情绪,肯定是要有宣泄的。
所以这些新人,就成了宣泄的对象。
这也就是先前两次对战袁绍,使得主流思潮没有在这上面,所以才没有迸出所谓的矛盾或冲突。
可在仓亭之战结束后,曹操回到许都以后,他无意间就察觉到这些了,这也让曹操警觉起来。
这个问题必须要解决!
!
不解决,早晚要出大问题。
而坚定曹操这一想法的,还有跟汉室老臣,汉室宗亲,当然最主要的,是对汉天子的关系,叫曹操明白一点,他必须要提拔一些人了,不然的话,到后续真爆冲突了,那他就会处于大义劣势的。
可是提拔,是要讲究先后的。
曹氏、夏侯、丁家三族的人,必然是排在很靠前的位置,而与之相对的,还有曹操认可的核心圈层,即眼前这些聚集的人,还有在许,在各地的一些武将。
作为当朝丞相,曹操想提拔一些人,也必须要讲究规矩,那么没有什么,比战功来的更快了。
上述这些,都是因为曹昂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