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理,满足许都所提各项所需下,阎象还要进行均衡考虑,不能厚此薄彼,不然江淮那边,荆南那边出现状况,这同样对征东将军府的影响不小。
最初赶回襄阳时,乐进对阎象是有不放心的,毕竟不管怎样说,其先前是投效到袁术麾下的,在没有危急境遇下,一切都看不出来,可处在危急境遇下,一切就都说不准了,毕竟人心隔肚皮啊。
似这种想法的,可不止乐进一人。
在江陵城坐镇的史涣,在南阳坐镇的李典,在汝南坐镇的李通……这些将校或多或少都有此想法。
特别是乐进,他是追随曹操时间最长的,也是经历过一些事的,兖州之变,是他必然会想到的。
也恰是这样,使得乐进坐镇襄阳后,就派人私下监视着陈宫,而除了陈宫,还有一些人被他监视着,为的就是确保不会生突状况。
襄阳敢乱,荆北必乱!
荆北一乱,四方皆乱!
!
乐进不敢去想,这事儿要生的话,那曹氏将会怎样……
“对前线的军械供应,征东将军府还需供应下去。”
在此等态势下,阎象表情严肃道,讲这句话时,他明显能看出一些人的变化,但阎象却不为所动道。
“不过许都方面,荀令君派人来明确了,军备局这边所需各类原料,荀令君会设法筹备一部分,以减轻征东将军府这边的压力。”
“此外荀令君还为征东将军府准备了一批钱财,以此解决襄阳这边的压力,这些事宜正在推动。”
堂内不少人的表情变了。
而变化最大的,当属乐进。
许都是出状况了!
!
这几年,他是待在曹昂麾下不假,但他对荀彧的了解,那是不会有变化的,荀彧这个人太强了,强到乐进见到荀彧,那都是极其尊重的。
一句话来概述,不管遇到何等凶险境遇,只要荀彧没有乱,那给人的感受就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这一切的一切,都源自于兖州那场动乱。
一个荀彧。
一个程昱。
一个夏侯惇。
他们在那场动荡下的表现,可谓是叫他们有了不一样的威望与地位。
“某知诸君的压力很大。”
在乐进思绪万千之际,阎象神情正色道:“除了要解决前线各项所需,还要根据江淮、荆南两地形势,去调动一部分驻防力量,还有各大营的勇卒等,此外还有公子既定的各项新策落实。”
“但后方的压力再大,也比不过前线。”
“与孙刘联军的交战,诸君也都知晓,多少儿郎死在了战场上,跟他们比起来,我等可要幸运太多了。”
“眼下正处在一个关键时刻,某希望诸君能够勠力同心,做好各自的份内事,为公子,为司空,能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而不是他们在前线与敌交战,还要为后方之事劳心费神,诸君,拜托了!
!”
讲到这里,阎象撩袍起身,抬手朝堂内众文武作揖一礼。
阎象这一动,叫坐着的娄圭、桓阶等一行人,还有乐进等一众将校,无不起身朝阎象抬手还礼。
随着时间的推移,阎象在征东将军府上下,那威望也是提高了不少,特别是切实解决了一些问题,这让很多人对其是敬佩不已。
这恰恰是曹昂想要促成的。
当一些局面打开后,曹昂不可能一直待在襄阳,他必然是要有所动的,即便是待在襄阳,但针对于对外征伐的明确,曹昂需要一位能总揽全局的大才倚仗。
而曹昂思前想后,现阶段最适合这个位置的,除了阎象以外,就没有别人了。
这倒不是说贾诩他们不合适,实则是术业有专攻嘛。
而像鲁肃、廖立、蒋琬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