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幕:客场攻城战,损失九千,歼敌一万,俘虏三万,这水平还不行吗?”
王翦看着这条弹幕,心中十分无奈。
这打得当然是相当不错了,但按照大秦的军功爵制度,光是损失九千人就够指挥战斗的将领喝一壶的。
更别说歼敌一万,才刚刚超过攻城战必须斩首八千级的要求两千级,而俘虏是不会被计算进功勋当中的。
战果不可谓不大,但代价同样不小,最好的结果就是功过相抵。
所以要是他和其他秦国将领遇到这种情况,斩杀掉那三万俘虏,才是最好的选择。
“从战略意义上来说,维克斯堡战役才是南北战争真正的分水岭。”
“它将南部一分为二,使其东西不能相顾,正式敲响了南方覆灭的丧钟。”
“1864年3月,格兰特以战功升至陆军中将(北军的最高军衔),并被林肯任命为北军总司令。”
“这格兰特竟然晋升得这么快?”
“额,人家在开战前就已经是领兵的将领了,再加上有个麦克莱伦作为对比,格兰特取得这样的战果,获得晋升简直板上钉钉。”
“真羡慕格兰特能遇到像林肯这样的君主,要是陛下也能像林肯这样,我等武将如何不会死战?”
“是啊,为了执行陛下与中枢的命令损兵折将,结果陛下不说嘉奖吧,竟然能直接掳夺官职打入大牢治罪……”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这样的昏君还想着当尧舜那样的圣贤,简直就是痴心妄想!”
明末一众实权将领们满胸愤懑,对崇祯皇帝十分不满,尤其是在有了天幕上林肯和布兰特、麦克莱伦作为对照之后。
“弹幕:现在总体战略上有林肯,军事战略上有格兰特,军事执行上有谢尔曼,北军现在什么也不缺了”
“弹幕:林肯的两项法案实在太离谱了,不仅不是在卖血,反而还增强了自身的基本盘和实力”
“上任之后,格兰特制定了一系列战略,他深刻理解北方的优势在哪,以及怎么才能打赢一场工业化战争。”
“他认为东线的主要作战目标,应该是牵制李大南军主力。”
“而西线,才是这场战争的胜负手。”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不与敌人主力决战,而是攻击其薄弱处,搅乱其核心腹地,使其首尾不能相顾,使南军主力疲于奔命。”
“只要能在东线拦住罗伯特·李,那北军在西线就能获得绝对的主动权,到时候战场上该怎么打,就全由格兰特说了算。”
孙膑向田忌讲解道。
“以我之长处攻击敌人的短板,这与你曾经教我的与国君赛马的策略何其相似,格兰特当真是个战略奇才!”
田忌恍然大悟,并不怎么隐晦地将孙膑称赞了一通。
格兰特是个战略奇才,那想出与他同样策略的孙膑不更是个天才?
而招募孙膑为门客的自己,不就是有着识人能吗?
孙膑笑着向田忌拱了拱手,倒不是他十分高傲,看不上田忌,实在是他没了膝关节站不起来。
“为此,他命谢尔曼领军向东,直插南方腹地,把战火烧到敌人的大后方。”
“弹幕:谢尔曼大进军”
“弹幕:看到谢尔曼和亚特兰大我就绷不住了”
“弹幕:向海洋进军!”
“弹幕:万恶的焦土战术”
大汉。
汉武帝刘彻看着天幕上,格兰特的策略,总感觉有一种十分熟悉的即视感。
“陛下,匈奴大军袭掠夺我大汉,用得就是这种策略。”年轻的霍去病对刘彻说道,“他们就是像这样,打穿我大汉边关防线,然后就长驱直入劫掠我百姓。”
刘彻恍然大悟,“不错,不愧是我大汉未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