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可能动用的战术,就只有集中火箭炮和陆航大队,不打步坦协同,而是以空坦,炮坦协同为主。
这也是突击师的强项。
关于主战兵种协同,战略突击师都不会陌生。
步,坦,炮,装,直升机五个常规范畴。
把步兵和坦克,排在协同名单靠前两位,实际上蕴含着非常深刻的军事意义。
第一次大战期间,所有技术装备,打击火力都围绕步兵冲击运转。
譬如,步炮协同,大炮轰完,步兵冲。
可能很多人都觉得这个战术,没什么技术含量和威胁性。
其实不然。
根据普鲁士兵以及高卢炮兵战术操典,火炮延伸覆盖,掩护步兵冲锋,野战炮部队,可以把步兵送到敌人阵前20~50米范围内。
知道这是什么概念吗?
50米,守军被炸的懵逼,炮火刚停下来,敌军的刺刀就已经顶在了脑门上。
所以当时所有作战部队的做法,都是拼命挖战壕,挖沟,设置铁丝网,机枪点。
但等到二战期间,类似马奇诺这种标准一战防线,就失去了意义。
汉斯名帅古德里安,把装甲闪击理论发扬光大,而后毛熊明帅后来者居上,弄出装甲全纵深理论。
到这里为止,陆军坦克装甲部队在地面战争冲击力,超越以往任何时代,运动战成为绝对主流。
所以在后来的陆军建设方面,从原本的围绕步兵转,变成围绕坦克转,即便是随着发展,步兵把陆战第一的地位,让给了装甲兵。
可战场之上,坦克仍然需要步兵班组的合作掩护。
尤其是典型全纵深对攻战场条件下,缺少有效步坦协同,坦克战损率,就会教一教指挥官怎么做人。
唐师长既然能将闪击战这么快转为消耗战,那对方就不可能不知道,这么粗浅的战术理论。
示范营兵力有限,不可能将战车分散。
然而敌军,只要掌握最基本的协同战术,就可以在决战打响的第一时间,用分散的阵型,撞碎己方的陆群。
届时,哪怕示范营战斗力再强悍,四周都是188师战损的坦克,可自己也会因为敌方战损的坦克太多,导致主力避无可避,退无可退。
被敌军远程火力接连轰炸,步兵抵近配合,专攻示范营的远程炮,高射炮。
最终再让陆航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