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去魅(3 / 4)

分的等级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孔子是鲁国卿大夫出身,是周礼的直接受益人,他维护的只是他本阶级的利益而已。”

李承乾暗道:学历史的第一步,对历史人物去魅,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的成就再高,那也是大地主,也是剥削阶级,帝王将相所有的成就都是底层的血汗和累累白骨堆起来的。

魏征写《十渐不克终疏》的原因之一,就是一场君臣对话,皇帝直接来了一句:百姓无事则骄逸,劳役则易使。

吓得魏征赶紧写了一篇奏疏,请皇帝居安思危。

李世民暗暗希冀,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之后,孔子地位然,李承乾这番话,说得着实大胆。

“承乾,你这一番话叫人听到了,会引起一场轩然大波。”

李承乾点头,笑着道:“所以,父亲您千万要保密,此事天知地知,您知臣知。”

注:关于“百姓无事则骄逸,劳役则易使”

这句话,出自魏征给李世民的奏疏《十渐不克终疏》,《贞观政要卷十论慎终》也有记载,可以证明,李世民是真的说过这样的话。

有人说这个思想是魏征灌输给李世民的,我看了原文,原文出自《资治通鉴》,之前的史料没有查到相关记载,各位如果查到相关,也可以告诉我,我觉得对比史料,看历史人物是一件很好玩儿的事情。

《资治通鉴》原文如下:上之初即位也,尝与群臣语及教化。

上曰:“今承大乱之后,恐斯民未易化也。”

魏征对曰:“不然。

久安之民骄佚,骄佚则难教;经乱之民愁苦,愁苦则易化,譬犹饥者易为食,渴者易为饮也。”

上深然之。

这一段话的下文,是封德彝接的话:三代以还,人渐浇讹。

故秦任法律,汉杂霸道。

盖欲化而不能,岂能之而不欲邪魏微书生,未识时务,若信其虚论,必败国家。

魏征当时就怼回去了,他说:五帝、三王不易民而化。

昔黄帝征蚩尤,颛顼诛九黎,汤放桀,武王伐纣,皆能身致太平,岂非承大乱之后邪若谓古人淳朴,渐至浇讹,则至于今日,当悉化为鬼魅矣。

人主安得而治之

从全文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