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的领域。
这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肢体再造,更是一次对生命极限的挑战。
即使是林森博士这样在生物科技领域享有盛誉的天才,也是第一次主刀如此难度堪称地狱级别的生物仿生义体植入手术,每一个步骤都充满了未知与挑战,需要极致的精确与耐心。
先,医务人员们需要对米洛什那布满疤痕的残肢进行清创与塑形。
这是一项细致而又残酷的工作,他们需要移除任何可能影响义体连接的疤痕组织、增生的神经瘤或其他病变,确保连接面的绝对洁净。
随后,他们还要对米洛什残存的骨骼和软组织进行修剪和塑形,为后续的骨整合和神经端口预留出最佳的连接位置。
光是听个开头就已经能让人感到几分不适了,那仿佛是对活体进行精密的“雕刻”
,可这,还仅仅只是小小的一步,是这场漫长而艰巨手术的开端。
下一步,在人工智能医师终端的精准分配与实时引导下,那些经验丰富的神经外科医师们,将以微米级的精度,小心翼翼地控制和剥离米洛什脚踝、小腿和手腕、手指处残留的神经束。
这些神经束,宛如错综复杂的生命电缆,承载着大脑的指令。
他们需要将这些剥离出来的健康神经束,精细地移植到残肢上特定的、健康的肌肉群中。
这项“神经重排”
技术,旨在让这些肌肉群在收缩时,能够产生可被未来义体传感器精准读取的微弱电信号,从而实现大脑对义体的直观控制。
与此同时,他们还需要为义体手臂的生物层进行微血管重建,通过介入纳米机器人和生物诱导剂,在合成皮肤和内部生物组织之间建立起微循环系统,以确保合成皮肤和内部生物组织的长期健康与活性,避免排异,并为接下来的触觉反馈打下基础。
完成了残肢部分的精细工作后,接下来便是骨科专家们的“表演时间”
。
他们将定制的、由强度钛合金制成并具备生物活性涂层的植入体,以毫米不差的精确度,通过微创手术,钻入米洛什右大腿和左臂的髓腔内。
这些植入体如同锚点,将牢固地与米洛什的骨骼生长融合。
这个植入体将穿透皮肤,暴露出一个微小的、生物兼容的端口,用于未来直接连接义体,提供无与伦比的稳定性和力量传导。
以上部分的手术内容完成时,手术室内的时间显示已经过去了将近二十个小时。
空气中弥漫着疲惫与紧张,但所有医护人员的动作依旧精准而高效。
然而,截止目前的工作量,他们目前的手术进度,可能都还没有过半,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
神经外科医师们需要进行更为精密的“神经接口植入”
——他们将微型、高密度电极阵列,直接植入到肢体周围残留的神经束中。
这不仅能够直接地读取和刺激神经信号,实现大脑对义体的意念控制,更关键的是,它还要确保义体能将压力、温度、触觉等感官信息,通过精密的电刺激,实时反馈回米洛什的大脑,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双向通信路径的建立,让米洛什的新肢体能够做到“感受”
世界。
一旦涉及到神经方面的操刀,手术的难度与风险就会呈几何倍数上升。
任何微小的失误,都可能导致永久性的神经损伤,甚至无法挽回的悲剧,这要求主刀医师具备乎常人的专注和精度。
不过好在,有那台大师级的人工智能医师终端提供实时帮助。
它的高精度传感器和机械臂,可以在微米级别上进行操作,轻松无压力地完成这些精细的神经连接,且分毫没有影响到周围脆弱的神经束,极大地降低了人为失误的风险。
到这一步时,整场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