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独特气味。
凭借着这个意外现的庞大军火库,行动队的每一名成员都进行了脱胎换骨般的武装升级。
他们舍弃了部分便于伪装但防护力不足的便装,在关键部位加装了轻便而坚固的陶瓷插板和软质凯夫拉防护层,尽可能在不牺牲太多灵活性的前提下提升生存率。
适用于城市夜间复杂环境作战的单兵夜视仪已经调试完毕,稳稳地固定在战术头盔上。
通讯器被调至加密频道,确保内部联络的绝对安全。
此外,每个人的战术背包里都塞满了高爆炸药、不同引信的定时炸弹以及用于破障的塑性炸药——这些“硬家伙”
在接下来的行动中注定将扮演关键角色。
那张原本散乱的工作台上,此刻已经被清理干净,平铺着从信封中取出的所有文件。
这些不仅仅是任务简报,更是一部令人心悸的“台北市军事与政治目标精确打击指南”
。
地图、照片、建筑结构图、目标人物的详细活动规律、安保力量部署、甚至精确到分钟的时间表
其详尽程度远“详细”
二字所能涵盖的范畴,每一页都凝聚着“学院”
情报部门无数人员多年潜心经营的智慧与汗水,其份量足以压垮任何不够坚定的心智。
任务目标被清晰地划分,逻辑严密,指向明确。
根据任务简报,行动队将化整为零,分为三个独立的突击小队,犹如三柄精准的手术刀,同时刺向这座沉睡都市的心脏:
第一小队目标直指台北市主要的广播电视中心和网络枢纽机房,任务是在最短时间内瘫痪其信息布能力,制造信息真空,为后续的心理战和舆论引导铺平道路。
第二小队负责打击城市核心供电网络节点与关键交通枢纽,如主要桥梁、捷运控制中心,目标是制造大规模混乱,迟滞任何可能的军事或警察力量调动,为后续大部队登陆争取宝贵时间。
第三小队将执行为核心任务,难度最高,风险最大,目标是定点清除或抓捕名单上列出的数位台当局高级军事将领及核心决策层人物,瘫痪其指挥系统,使其在最初的关键时刻群龙无。
任务难度呈阶梯式递增,因此,负责执行“斩”
任务的第三小队人数最多,装备最为精良,并且将由秦风亲自带队。
他很清楚,这不仅是对他能力的极限考验,更是对整个“山河一统”
行动成败的关键一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