柑橘和梨,主要是因为干渴。主人问他感想时他也尽量赞美了,可说实话味道很一般。他这个谎就很失水准,主人只是心领神会地笑笑,承认这地方其实不适合大多数果树生长。很多果树喜欢的是沙壤土,至少得是透气排水的土,而在湿地附近想满足这点可不容易。他这片风水宝地刚好是在外围,并且地势够高,可也不是一开始就能种东西的。旅行社的人曾绞尽脑汁想解决这个问题。他们从别的地方买土,买适应湿地环境的专门作物,甚至有一度他们想出了个种吸水植物改善土质的主意,可选中的植物竟然是杏仁桉树。显然他们既不了解树种,也没搞清楚法律条款。
对于树种的议论很快令主人谈兴大发。他喜欢柳树,因为在沼泽地好养活,可惜经济价值不高。湿地松或许要值钱些,听说这种树的松香卖得不错,不过真要指着这个挣大钱是不行的,毕竟大家都知道蜗角市周边就有大片油松林,你单枪匹马也没法和好几个县的规模产业竞争。倒是他邻居的洋槐蜜和椴树蜜在网上卖得不错,虽然市场竞争也很激烈,但毕竟是本地产品。人们虽不在乎自己用的木头和松香是从何处来,对吃进嘴里的东西多少更上心些。
听这些琐碎单调的林业心得令人颇觉安心,乃至于会觉得有趣。真的,他觉得自己在这件事结束后搞不好会亲自试试。没准这就是他与生俱来的爱好呢?不过,也可能只是因为眼下是他这辈子最煎熬的时刻,任何与之无关的事都会显得分外有吸引力。难怪古人一失意就想着要归隐田园。当然啦,大部分嘴里这么说的人也不用真的干农活。
主人又劝他吃了两块点心,据说是蜂蜜、麦芽和糯米做的。那点心对他来说过甜了,感觉就像是往喉管里硬塞了一大把粗沙。为了不辜负盛情,他只好想理由推辞剩下的点心。
“这点心用的蜂蜜就是本地产的?”他说,“我不太懂蜂蜜。这是槐花蜜还是椴树蜜?椴树?可我没见这附近有椴树啊。”
主人引着他去了房屋另一边。在背离湿地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