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一个大大的惊喜。”
“我觉得大家不如先休息休息,劳逸结合嘛。”
实验室众人当然知道两位老人是在安慰他们,但听到这些话语,他们竟然真的莫名感觉心中轻松了不少。
……
在远离太阳系的幽暗深空,一个被称为织网者的文明,其存在的形态更像是一个弥漫在复杂能量网络中的集体意识。
它们并非栖息于行星之上,而是居住在一个巨大的人造结构,网枢之中,这结构如同星辰编织的巢穴,静静地汲取着恒星的能量,并监视着广袤的星海。
当alx在引力弹弓序列的牵引下,远离蓝星后,它所散出的能量签名、推进技术细节、通讯编码模式,乃至其应对危机的整体社会动员模式,都被网枢外围无形的监测节点一丝不差地捕获、放大,并传输回核心。
在那里,十几位头顶长着触角的类人生物聚坐在大圆桌旁,他们的触角都延伸到圆桌中心的一个透明圆球上,接收着探测器传回来的数据。
“该文明已突破蒙昧阈值正式踏入星空,当前阶段为萌芽期,但技术展轨迹陡峭,社会协同性良好,具备极高跃升潜力,基于其展度与创造性思维,在未来05至1个标准银河周期内,有738的概率展为区域性不稳定因素,存在与织网利益产生冲突的可能。”
“依据潜在风险控制协议第11条,建议执行萌芽修剪方案!”
决策过程没有争吵,没有犹豫,甚至没有情绪的波动,只有纯粹信息流的交汇与碰撞,只有基于冰冷逻辑和长远风险计算的共识。
对于织网者而言,一个刚刚学会走路但奔跑度惊人的邻居,其不确定性本身就构成了威胁,在宇宙这片黑暗的森林中,它们习惯于在火苗刚刚蹿起时,就将其踩灭,而非等待它燎原。
清除决议以越光的度在网枢内部达成一致。
执行指令下达。
这一次,不再是投石问路的试探,而是干净利落的灭绝。
当确认蓝星文明不具备对他们造成威胁的能力后,他们再没有迟疑。
在网枢的某个对外端口,空间结构开始生细微的扭曲。
并非庞大的舰队出征,那效率太低,即便是他们,舰队航行度也只有04倍光而已,等飞到太阳系都是几十年后的事情了。
一道被精心校准过的、跨越了数十光年的光粒子流被激。
这种粒子流携带着巨大的能量,其属性被设定为与恒星内部特定核聚变反应产生极端共振效应,它像一柄无形的长矛,瞄准的不是蓝星本身,而是太阳系的灯塔,那颗给予蓝星生命与能量的恒星,太阳。
……
在太阳系冰冷的边疆,越过海王星摇曳的冰环,穿越柯伊伯带碎冰与岩石组成的寂静原野,直至日球层顶,太阳风与星际介质最终交锋、湮灭的虚无前线。
这里,是阳光的末路,是家园的最后回响所能抵达的极限。
旅行者-γ,人类伸向深空最远的一根神经末梢,正于此静默航行。
早在alx掠过蓝星之前,华夏就已经派出了一万艘深空监测站,向太阳系四周远航,旅行者-γ正是万分之一。
这艘基于古老旅行者探测器理念建造、但装备了最新一代量子传感和聚变能源的哨站,其核心使命之一,就是监听宇宙中一切非自然的能量波动。
它并非传统的飞船形态,更像一个结构复杂、略显怪异的金属蛛网。
中央是早已熄火、仅作为结构支架的古老化学燃料主引擎,周围伸展着三片巨大的、镶嵌着导材料的网状天线,如同捕捉无形涟漪的耳朵。
更外围,是薄如蝉翼的太阳能帆板,即便是在这远离太阳的深空之中,它也依旧能够吸收其他恒星的能量来充能,除此之外,还有几个球形的、依赖微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