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关,电子厂里上夜班。
〗
〖五年学医一场空,毕业还得把研攻。
规培三年又过去,薪资未必很轻松。
〗
〖三年硕士无人问,毕业连夜下深圳,泪水打湿猪脚饭,一看工资两千三。
〗
〖网恋被骗八千块,从此封心不再爱。
〗
大汉,长安。
椒房殿。
“乃公的后代出了个女英雄啊。”
刘邦感慨道。
能被后人编曲传唱,自是有过人之处。
但吕雉、刘盈、刘恒闻言,则是一脸问号,怎么就成刘家后代了?
“刘渊他们这群胡人都能舔着脸认我当祖宗,而且我也认了,这真出了一个姓刘的,难道还不能是乃公后代?”
“……”
大明,永乐年间。
“本科和专科好像是好一点的大学和差一点的大学的区别吧?”
“这怎么都到国子监了,还要去外地找活做?”
“后世的太学生也太不值钱了吧。”
私塾先生面色有三分不解,三分羡慕,还有四分庆幸。
羡慕后世的生活,羡慕后世知识可以随时查阅,羡慕便捷的交通,稍有点钱走遍华夏不是梦想。
私塾先生心想:若是自己有钱可以游山玩水,看遍大好风景,未必不能写出几堪比李白、苏轼的诗词来。
庆幸则是庆幸自己虽然还好生在大明,若是生在后世
啧啧啧,用后人的话说:怎么卷的过他们啊?
都到国子监了,别说捞个小官当,连生活都要自食其力,和泥腿子一样去卖苦力。
背上行囊,远离家乡,还要去受老板压榨。
彼其娘之,我堂堂读书人,还有功名在身,我穷是穷了点,但我能穿的衣服,他们不能穿,见到我还要主动行礼。
给他们个好脸色,他们就得感恩戴德,哪像后世,读书人太委屈了,道德沦丧、不合周礼啊。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私塾先生摇头晃脑,念着圣人言,手里提溜着汉王送的鱼,往家里赶出。
……
皇城内。
“这样貌,这唱腔,简直绝了。”
汉王爷看着天幕里唱刘三姐的女子感慨道。
朱棣问道:“是样貌绝还是唱腔绝?”
“单看相貌不绝,单听唱腔也不绝,偏偏两者相加,就绝了,尤其最后的那句呦喂再加上她的一颦一笑……啧啧啧,恨不能生在后世。”
朱棣打趣道:“那朕把儿媳妇叫来?”
“爹,爷爷怕奶奶,您怕母后,大哥怕大嫂,但不巧,我还真不怕媳妇!”
“那朕真叫了?”
“爹,话说这刘三姐是后世的人物还是……”
朱棣白了汉王一眼,不是不怕吗?怎么转移话题了?
“刘三姐应该是后世的称呼,原型应当是刘三妹。”
“宋朝王象之的《舆地纪胜》里有篇《三妹山》记载:刘三妹,春州人,坐于岩石之上,因名。”
“刘三妹,可能是唐朝人,也可能是宋朝人,或者唐宋之间,有小概率是辽朝人……”
朱棣摇摇头,又否决了最后的小概率事件:“不可能是辽朝,大抵是唐宋或唐宋之间。”
“???”
“唐武德四年,设春州,州治阳春县,隶属岭南道,宋开宝五年撤销春州,次年复置,大中祥符九年又撤,天禧四年再复置,到了熙宁六年又废,这一废就再没复置。”
“那您先说小概率是辽朝,又否决了是怎么回事?”
汉王爷嘻嘻哈哈的打趣道:“该不会是你想着辽占宋的土地,却突然想起岭南没有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