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越级告状的,另一条是惩那诬告他人的,哪里规定了百姓喊冤就要先打板子?”
“莫不是底下那些官吏胆大包天,私自曲解律法,欺负百姓不懂律法,擅自加刑?”
朱棣斟酌着开口:“爹,官吏枉法或许有之,但恐怕不全是这个缘由。”
“现在的话本、戏文也好,后世的电视剧、电影也罢,都讲究个冲突热闹才有人看。”
“若是写冤案,写‘凡击鼓鸣冤,不分青红皂白,先打二十杀威棒’,这样是不是显得官员更酷吏,冤情更沉重,戏更好看?”
“百姓看了才会共情,才会觉得揪心。”
“再者,后世女真遗老遗少众多,这般污名,他们自然会安在咱大明头上。”
“……”
朱元璋被这番逻辑干沉默了,随即一股无名火直冲天灵盖。
特么的!
收拾不了几百年后的遗老遗少,还收拾不了你们在辽东啃树皮的祖宗吗?
把车轮给咱放平!
咱倒要看看,是你们的脖子硬,还是大明的刀硬!
与皇宫里的暴怒不同,民间百姓看了天幕,却是另一番感慨。
“嘶……合着后世的朝廷,这‘民为贵’还真不是嘴上说说啊?”一个茶客咋舌道。
“是啊,你瞅瞅那些离谱的诉求,官府不仅不抓人问罪,还得耐着性子解释为啥不能办,要让人心服口服。”
“就那个假币的,按咱大明的规矩,你敢用假钱,不掉脑袋也得脱层皮!他居然还敢去打官司要回来?”
“可不是嘛!这要放在现在,出了假钞案,必定追根溯源,查得他三族不安,杀个人头滚滚都不足为奇,哪能容他这般胡搅蛮缠!”
还有人指着“要求给儿子找工作”“找对象”的诉求笑出了声。
“这后世百姓也太敢说了!”
“找活计、寻良配都是自家的事,居然也敢劳烦官府?”
“换做咱大明,怕不是要被当街训斥,说一句好逸恶劳!”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看着天幕上的内容,对后世的治世之法,竟生出几分说不清道不明的羡慕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