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4章 为什么年轻人不听过来人的建议?(4 / 6)

p> 评论区:

〖“就你事多?别人都咋弄的?”太真实了!!!〗

〖长辈大部分提的不是建议,而是要求。〗

〖一个很朴素的道理:言轻莫劝人。〗

〖开口前先看看自己和对方的关系以及自己混得怎么样。〗

〖年轻人不是不听建议,而是不听无效的建议。〗

大秦,咸阳。

刘季贼兮兮地凑近,压低嗓子,带着点看热闹不嫌事大的促狭:

“皇兄,”他几乎是用气声在问,“你当初是不是也觉着父皇那些‘过来人的建议’……咳,有点那啥?”

扶苏闻言,只是缓缓摇头,眼神沉静中带着一丝难以言喻的复杂。

“义兄,此言差矣。”

“我并非如后世旁观者,简单地将父皇视作雄主或暴君。”

“灭六国,一统寰宇,书同文,车同轨,统一货币、度量衡……此乃煌煌功业,泽被后世。”

扶苏语气中带着由衷的敬仰,随即话锋微转,染上沉重,“然,修长城以御匈奴……非是长城不好,匈奴为患,边墙固不可少。”

“但,岂能不恤民力?”

“若能缓图之,徐徐而进,何至于白骨蔽野,父子相失,怨声载道于闾阎?”

“征百越,亦可徐图。”

“彼时百越无力北窥,待准备万全再行雷霆,岂不更善?”

“父皇……有时过于急切了。”扶苏轻叹一声,眉宇间带着痛惜,“至于宫殿、骊山……父皇乃千古一帝,为彰帝国威仪,营造宫室陵寝,尚在情理之中。”

“可那求仙问道……”扶苏的声音陡然变得锐利,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讥诮,“后世有拥趸,言父皇是忧我难承二世之重,非帝王之材,故寄望于缥缈仙途?”

“呵……”扶苏发出一声短促而冰冷的轻笑,“义兄,你不妨亲去问问父皇,他孜孜以求长生,究竟是忧心我扶苏不堪大任,还是……贪恋这无上权柄,欲永镇山河?”

“后人说我学儒学傻了,但他们不知我启蒙学的便是法。”

扶苏深吸一口气,将翻涌的情绪压下,看向刘季,眼神坦荡:“故此,我非是不听父皇之建议。”

“正相反,父皇命我读史、观六国旧事、体察四方民情……我皆躬身力行。”

“正因如此行,如此看,如此思,我方知何为对错,才敢向父皇进言。”

“可古往今来,儿子向父亲提建议,又有几位父亲能听入耳?”

扶苏眼中闪过一丝无奈与悲凉,“在他们眼中,这非是建言,而是忤逆、是挑战、是不解其深谋远虑的愚顽!”

“皇兄,你这……”刘季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但未尽之意,扶苏心领神会。

“义兄是想问,”扶苏嘴角竟难得地牵起一丝自嘲的弧度,“既然我自认不算愚钝,为何每每与你同游宴饮,总被你三言两语哄得掏了钱袋?”

刘季搓着手,嘿嘿干笑两声,略显尴尬。

扶苏却神色坦然,甚至带着点“学费交得值”的意味。

“能于义兄处习得市井智慧、人心机变,付些酒资,又有何妨?”

“拜师尚需束修,此乃小钱买大见识。”

“嘿嘿,”刘季见扶苏如此通透,胆子也大了,凑得更近,笑得像只偷到鸡的狐狸,“皇兄啊,以后劝谏义父,不妨换个路数。先指出错处,再猛夸功劳!”

扶苏微怔,面露不解:“先前天幕所播,那些青史留名的直臣,如魏征、海瑞之流,不都是先扬后抑,以‘然而’、‘但是’转折吗?为何我要反其道而行?”

“嗐!”刘季一拍大腿,眼中闪烁着洞悉世情的狡黠光芒,声音压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dq54网】 m.dq54.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