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9章 百草堂之南烛子(1 / 14)

南烛子:乌饭树下的药缘与人心

暮春的青禾镇总裹着一层湿雾,石板路两侧的药铺幌子在风里轻晃,“百草堂”三个字的蓝布幌下,王宁正低头给镇民称药。他穿件浆洗得发白的月白长衫,袖口挽到小臂,露出的双手骨节分明,指腹沾着淡淡的药屑——那是常年抓药、碾药磨出的痕迹,连指甲缝里都嵌着点赭石色的药粉。

“王掌柜,您再给看看,这腰还是沉得像坠了石头。”柜台前的老李弓着背,鬓角的白发沾着汗,说话时得扶着柜台才站得稳。他身后跟着儿媳,手里攥着个布包,里面是济世堂开的药方,纸角都被捏得发皱。

王宁放下戥子,指尖搭在老李腕上,指腹贴着寸关尺三脉,目光凝在对方眼底。“李伯,您这脉细而弱,眼底还有些昏沉,怕是肝肾亏虚得厉害。”他收回手,又翻开老李的眼睑看了看,“之前孙掌柜给您开的是鹿茸、人参之类的温补药?”

老李连连点头:“是啊,说是补气血的,可吃了半个月,除了上火嘴里发苦,啥用没有。他还说我年纪大了,身子虚,得慢慢调,可这眼睛越来越看不清,连针脚都纫不上了。”

王宁拿起济世堂的药方扫了一眼,眉头微蹙:“孙掌柜这方子太燥,您本就肝肾不足,虚不受补,越补反而越耗津液。”他转身从药柜最上层抽出一本泛黄的《本草备要》,指尖在书页上滑动,停在“南烛子”那一页,“您这症状,得用南烛子入药才对症。这味药味甘酸,性平,归肝肾经,能益肾固精、强筋明目,正好治您的腰膝酸软和目暗不明。”

“那太好了!”老李儿媳刚要笑,就见王宁掀开身后的药柜抽屉,里面空空如也,只余下一点残留的黑色果渣。王宁叹了口气:“去年的南烛子冬天就用完了,今年雨水多,山下乌饭树的果子还没熟,青的发涩,药效不够。”

“那可咋整?”老李的脸瞬间垮了,扶着柜台的手都在抖,“总不能眼睁睁等着眼睛看不见吧?”

王宁刚要开口,里屋的门帘“哗啦”一声被掀开,王雪背着个粗布药篓跑了出来。她才十五六岁,梳着双丫髻,鬓边别着朵晒干的金银花,药篓里装着刚采的薄荷和蒲公英,裙角还沾着草屑。“哥,张阳师傅让我问你,上午晒的陈皮翻不翻?”见有客人,她又规矩地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