邙山之战使西魏国家军队减少了13。
高欢以及手下的东魏文臣们看到了覆灭西魏的机会。
但东魏武将们却一反常态,对覆灭西魏这事没有从前那么热心。
这是因为,高欢对汉族世家领袖渤海高氏家族的不公允对待,不仅让汉族世家寒了心,就是追随高欢的一帮六镇鲜卑老哥们,也感觉到了危机。
这帮六镇鲜卑老哥们的危机来源不是高欢,而是他的钦定接班人高澄。
因为高澄能力强,且野心勃勃。
他在10岁那年就受老爹委托,全权代表老爹去说服瞧不起高欢的高傲曹,结果成功说服高傲曹接受高欢为最高统帅。
此外,新帝元善见登基、迁都邺城后,高澄被高欢派往邺城辅政,名义上是历练,事实上是监国。
高澄对朝廷大事的决策权,过小自己三岁的皇帝元善见。
在邺城监国的过程中,他形成了自己的班底。
高澄的班底,与高欢的老哥们圈子,交叉者不多。
只有京畿大行台娄昭等寥寥数人。
娄昭是高澄亲舅舅。
自高澄出生后,娄昭就担任其护道者。
娄昭兼任领军将军,掌禁卫军6万,负责都邺城及周边安全,在东魏的军事地位仅次于高欢。
不仅高欢的那帮老哥们对即将到来的高澄时代担忧颇多,就连高欢自己,对自己这位嫡长子也起了戒心、布下后手:他让侯景担任南道大行台,牵头河南13州刺史部,成为没有封号的东魏“河南王”
。
高澄主导的朝廷,对河南刀插够不着、水泼进不来。
高澄本人对统帅十几万大军的侯景,也非常忌惮。
高欢就是用侯景震慑住了高澄,使其野心不敢过于膨胀。
高澄很有政治头脑,他对高慎之妻李昌仪的调戏,绝不是好色之心作怪那么简单。
……
公元545年,高欢50岁。
有几位高欢的老战友已经去世:封隆之、李元忠、蔡儁、段荣。
高欢深感时不我待,年轻时立下的“澄清天下”
梦想还没实现。
如再不拿下西魏,再拖两年,恐怕就力不从心了。
高欢决定采取行动。
这次他把目标确定为直捣长安、覆灭西魏。
动军事攻击前,高欢先采取了两步外交措施:
第一步,与西魏国西边的吐谷浑联姻,让东魏皇帝元善见迎娶吐谷浑可汗的堂妹为妃。
高欢希望吐谷浑到时从西边骚扰宇文泰。
第二步,高欢派使者到柔然,为世子高澄向柔然可汗提亲,希望迎娶可汗之女。
没想到柔然头兵可汗提出:联姻可以,但柔然公主只能嫁给高欢,而且要做正妻。
关键时刻,高欢结妻子娄昭君深明大义,主动让出正妻之位,让高欢娶了柔然公主。
做了这些部署后,546年,高欢命令次子高洋代掌大丞相府,坐镇晋阳,指挥统筹后勤。
高欢亲率20万大军,由晋阳出,讨伐西魏。
他选择的进攻路线是晋阳→玉璧→蒲坂→大荔→长安。
这条进攻路线上的第一个关隘是玉壁城。
汾河自北向南,在稷山向西度拐弯,在蒲坂汇入黄河。
玉壁城在稷山与蒲坂的中间,离蒲坂约40里。
高欢由晋阳兵,大军必须经过玉壁城才能抵达蒲坂。
玉壁城是王思政担任西魏东道行台时,向宇文泰建议修筑的要塞。
玉壁城于538年动工筑城,到现在已过去8年。
城防设施如铜墙铁壁一般。
王思政在玉壁城坚守8年后,不久前被宇文泰调任荆州刺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