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o2章 传奇(1 / 3)

北魏六镇镇将的级别,高于刺史。

在迁都洛阳前,六镇镇将、副将、戍主、军主等职务,既是肥缺,也是仕途迁越的垫脚石。

尤其是镇将,在军镇混几年,回平城就包入中枢,位高权重。

军镇重要职务,是鲜卑贵族的特权。

汉人没资格染指。

只不过,平城失去都地位时,六镇也不再承担拱卫京城的功能。

其重要性也瞬间降低一个维度。

镇将权力变小、任期变长,关键是几乎没机会回都洛阳。

副将以下的官员,提升机会更是渺茫。

有人统计过,迁都后,鲜卑贵族同辈人,同时进入官场,相较于在洛阳就职的人,六镇军官的官阶很快被落下一大截。

更不要说将来的前途。

后来,在柔然、高车的西北方崛起了一个新兴突厥部落,他们建立起强大国家,对柔然、高车呈碾压侵略态势。

突厥的崛起,使得柔然对北魏变成求助的一方。

设立六镇就是为了对付柔然。

柔然弱化,甚至有求于北魏,这令北方六镇重要性再次降低一个维度,沦为鸡肋般存在。

渐渐地,六镇成了失意官员的贬谪地、犯官充军地、罪犯流放地……

不过,这种局面也不是一两天形成的,得过些年回头看才有明显感觉。

最初,军镇内部的社会结构,与普通州、郡、县的区别,在于两点:

1各级主官都是武官。

如镇将、戍主、城主、军主、队主。

而不是文官的刺史、太守、县令。

2适用的法令是“军镇法”

,而不是朝廷、州、郡、县适用的普通法。

如果仍不能理解其中区别,那么参照后世的“戒严令”

理解就对了:军镇管理相当于是长期处于戒严状态。

更直观的解读是:镇将拥有绝对权力,即使做出错误决定也难以修正。

除非他叛国。

军镇衙门的官员,分三类:

1职官:朝廷任命的负责人。

包括镇将、副将、长史、司马(统军)。

为他们服务的低阶官员有参军、主簿、秘书等等。

2监官:朝廷派驻,镇将无权任免。

包括监军、功曹史、仓曹史。

监军的职责是监督镇将。

功曹史负责考察官员、核实军功。

仓曹史管理军需物资。

他们下面也设主簿、秘书,作为助手。

3镇兵。

这是指那些有特别技能或身份的职业军人。

他们也属于军官体系。

军镇下面的机构,依次是戍主、城主、军主、队主。

他们各自负责一个辖区,近似郡守、县令、乡长。

以上所说的是军镇的官僚体系。

官僚体系包括了官员、军队、军户、雇工、奴隶等。

从人数来说,他们占据总人口的8o。

然而,各军镇还有一个重要系统:商户。

他们占人口数的2o。

他们常驻军镇内,却不算军镇户籍人口,各有归属地。

他们的职能是从事各种交易。

如盐铁、兵器、粮食、丝绸布匹、牲畜(马、牛、羊、猪等)、茶叶、陶瓷、土地、人口(奴隶和妇女)……等等等等。

他们是生意人,专为军镇提供各种“外贸”

服务,是军镇经济结构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他们不归军镇镇将管辖。

当然,前提是不违反军镇律令。

而事实是,他们都不是简单角色,都是京城贵族、高官的商贸代理人。

<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dq54网】 m.dq54.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