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塘县城庾家丝绸庄掌柜陈时经要找的萧老二,名萧旺,山左乡古桑里人。
萧旺家兄弟5人,他排行老二。
萧旺结婚成家时,婆娘是带着一个丫鬟嫁过来的,按这时代习惯也收在他房里。
这时代,官家收税是户税加丁税制。
男子成家必须单独立户。
立户也有好处:立户即可领公田。
这时代有个新规矩:成年妇女也可领田。
同时也服徭役,当然可以出钱抵役。
江南地区土地并不宽裕。
新立户可领田5o亩。
成年人领田2o亩。
萧旺三口之家,户田加丁田一共11o亩。
山左乡是桑蚕之乡。
古桑里农户的营生,都是种桑养蚕。
只少量种点口粮。
萧旺种了8o亩桑树。
桑树分野地桑和农地桑两种。
野地桑野生粗大,一般都有几丈高;农地桑全是矮桑树,方便采摘桑叶。
农地一亩可栽桑12o株。
能养蚕1万只左右,得蚕茧大约1oo斤。
一年养三茬蚕,收三次茧。
则亩产平均大约3oo斤蚕茧。
一斤蚕茧按平均3个铜板算,则亩产大约9oo个铜板。
这比种粮食合算些。
因为,粟米亩产3石,价钱是25o钱石左右。
则种粮收成是亩产大约75o个铜板。
萧旺8o亩桑树地,年收入在72万个铜板,即72贯。
官家抽税1o。
则萧旺须纳税72oo个铜板。
还剩648贯。
对比比较一下,一个食禄6oo石的县长,他的年薪计算成铜钱是:
优质小米价格:4oo铜钱石。
县长年薪=6oox4oo=铜板=24o贯。
可见,一个普通养蚕户的年收入,从明面上看,约等于小县长薪俸的14。
当然,由古及今,当几年县长(令),会积累多少身家。
所有老百姓都知道是海量数字。
萧旺家的3o亩口粮田,也有田税,是3o税1,可以忽略。
不过,农户除了交田税,还有户税和丁税。
户税是把农户按财产分九等,每年定额缴钱。
萧旺是最低的一等,每年缴钱5oo钱。
丁税则分两种:成年人(15~56岁)的丁税3oo钱年,未成年人(15岁以下)的口税6o钱年。
除此之外就是徭役。
徭役法规定:成年人每年在县里服徭役一个月,可以3oo钱人代役;成年男丁一生(15~56岁)服兵役两年,可以2ooo钱年人代役。
由上可知,农户和县长的待遇比较,纯属扯淡。
因为农户有一大堆税负,而官家没有。
这个时代还有一个独特规定:本地人户籍叫黄籍,北方南迁士族的户籍叫白籍。
白籍不纳税。
总之一句话,萧旺一年收入7o多贯,苛捐杂税缴完后,所剩无几。
幸好萧旺打理桑树、养蚕,手艺都好,婆娘、丫鬟也勤快。
三口人的日子也算马马虎虎。
一年后,媳妇头胎生了个女儿。
玉琢粉嫩,萧旺开心不已。
两年后,又是个女儿。
萧旺有些失望。
后来,正式纳妾的丫鬟也生了个女儿。
萧旺开始气馁了。
就这样,前头七个都是女儿。
媳妇四个、小妾三个。
终于,到第八个,小妾生了个儿子。
萧旺总算有了传宗接代的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