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州七郡三族长老会改八族同盟会的过程,交州刺史步骘知道得一清二楚。
这么多年来,作为刺史,最主要工作就是接收七郡赋税三成份额,上缴吴王孙权衙门。
从他手头流过的财物不知凡几。
有钱能使鬼推磨。
何况是收买几个高级眼线,提供一些看起来风险不大的情报。
他掌握有15oo东吴军队,大部分是东吴辖区徭役兵。
也就是,1ooo人是流水兵,他们的徭役期是1年。
4oo人是雇佣兵,也就是徭役兵里有专业技术的,花钱聘用。
即后世的志愿兵。
1oo人是文职军官。
这些人属于朝廷命官。
虽然是文职,其实都是久经沙场的军中骨干擢升而来。
他们才是中坚力量。
15oo军士,放在岭南任何一个郡里,都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
但放到交州七郡里,就不够看了。
步骘知道,自己虽是交州刺史,但除了收集情报,仅凭手头这15oo军队,其它啥事也做不了。
他只能把交州本地人的异动,写成奏折,派几批信使,悄悄送到东吴去,让主公孙权决定如何应对。
真可谓时也势也。
此时的孙权,正面临着人生的一次大考验。
前几年,曹操病死后,其子曹丕继魏王,接丞相。
继而接受献帝禅让,登皇位,改国号为魏。
后来,刘备称帝,定国号为汉,人称蜀汉。
吴王孙权,到底称不称帝呢?朝堂上争论不休,吵得不可开交。
所以,当步骘的奏折送到孙权案头时,孙权便问了问大将军陆逊和右都护诸葛瑾的看法。
二人一向认为岭南是百越乌合之地,蛮荒未化,随时可以轻取。
不值得此时大动干戈,分散精力。
于是,孙权回复步骘:朝中文武臣将皆以为,东吴眼下最大二敌是魏蜀。
交州之事,任其酵,静观其变,日后一并拉清单、算总账。
步骘明知朝中大臣们对交州局势有误读。
但魏蜀已称帝,吴王孙权的主要精力,当然是解决自己称不称帝的事。
东吴朝廷忽视交州边角之地,也在情理之中。
步骘无可奈何同时,唯一能做的就是加紧渗透,挖掘更多精准情报。
士丙郏作为士家的四位郡守之一,却没有入围交州议事会。
只因他是晚辈。
而且,他只是第二辈中的第二人。
士家第二辈中的第一人,是士燮之子士徽。
他被派往荆州担任武昌郡太守。
实际是到东吴地盘任职,兼做质子。
改组后的交州议事会中,士家议员4人,投票权5票。
分别是:交趾郡太守士燮(议长,2票)、九真郡太守士任、合浦郡太守士壹、南海郡太守士武。
为了统筹布局交州工业展,议事会对某些议员的任职作了调整。
士家议员士壹不再担任郡守,改任交州都督,向州议事会负责,统帅全州军队。
当然,大军心里明白,刺史步骘的那15oo军士,不算在内。
都督是管不到他们的。
郁林郡太守桓邦泰调任合浦郡太守;
黄家议员黄石磊调任郁林郡守;
议会已经作出第一号决议:全州军队人数,以州人口数的5左右为标准。
十年调一次。
交州现在人口数是212万,那么军队数就定在1o万人。
5万常备军,5万民兵预备军。
交州七郡,经统计,已有军队数是33万人,缺口是67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