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门道(1 / 2)

长安县丞伍嘉因为一个小缺补空之事,感觉遭到了县令孔祥均侮辱。

他本来也没指望报回去。

县令拿捏县丞,稀松平常。

回家向老爷子请安时,顺便说了说这事,也只是一下牢骚。

哪知老爹竟然说可以找京兆尹赵广汉帮忙。

京兆尹管辖长安、新沣、霸陵、蓝田等十二县。

级别与郡守一样。

但谁不知道,天子脚下的行政长官,见官大一级?

所以,赵广汉不但比同为三辅的左冯翊、右扶风太守要重要得多,就是诸位九卿,对他也都客客气气。

无他,因为大家都是在他的地盘讨生活。

作为九卿或其他高官,你本人可以不惧他。

但,你就没有家族、亲戚、朋友?他们都没有违反交通管制、勾搭隔壁老王、买点黑市便宜货…等等什么的?

人,只要活在世上,就不可能不犯规。

你再自我克制也不行。

因为,有些规矩你根本不知道。

自己犯规了也察觉不到。

京兆尹区域,那可都是赵广汉的哨探盯梢范围。

赵广汉的得力干将杜健,本来只是告缗官手下的一个稽吏。

但这哥们脑子特别好使。

他明了“告书竹筒”

这样利器。

这可是一个名垂千古的明。

只要提到它在后世的赫赫威名,一定无人不知:检举箱。

由于它的杀伤力太大,带出了负面作用,后世又有人明了一个东西冲抵它的影响力,那就是“信访室”

检举箱和信访室,表面看起来,目的是一致的。

但就像硬币的正反两面,真实作用其实背道而驰。

当局更看重检举箱,那说明执政方向是侧重打击不法为主,犯法者要遭殃;如果更强调信访室,则说明是要劝退投诉人,执政理念可能更倾向和稀泥,上访者会倒楣。

杜健想出的主意是:用竹板制作许多大竹筒,悬挂于街口、菜市场、交通要道等处。

大竹筒上方开一条缝,可以塞进竹简。

竹简被塞进去后,只有开锁才能取出。

这个原理与后世的邮筒、检举箱是一模一样的。

最开始时,赵广汉张贴通告,说明大竹筒的作用是接收“告缗简”

说到告缗,就必须提到算缗。

这是武帝时代,孔仅、东郭咸阳、桑弘羊三人执行的“盐铁酒专营”

政策的配套措施。

算缗就是财产税。

它由政府向商人、手工业者、高利贷者、车船拥有人征收。

商业税率是“二千一算”

“二千”

就是2ooo枚铜板(五铢钱)的意思。

“一算”

是12o枚铜板。

缗,是穿起铜钱的丝绳。

一缗是一贯钱,即1ooo铜板。

“二千一算”

就是说,做生意赚取两贯钱,得缴税12o铜板。

这是对商人的规定。

对手工业、高利贷、车船使用也规定了不同税率。

“告缗”

则是针对偷税者的。

武帝时,“告缗令”

规定:政府保护告缗者。

告属实,罚没被告者所有财产,从中拿出一半奖励告者。

被告者还得戍边一年。

赵广汉在大街小巷安装的大竹筒,最初就是用来接收“告缗简”

的。

后来,赵广汉现,竹筒里也有告小偷的、检举隔壁老王的、提供官员贪污线索的…

于是,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dq54网】 m.dq54.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