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o9章 一锤定音(2 / 3)

上官安获封桑乐侯。

两个月后,上官婕妤晋级上官皇后。

隐隐间,上官家可以与霍光掰掰手腕了。

桑弘羊和徐又成两人,过去的任务是为皇帝搞钱。

武帝后期,全国人口下降到3ooo万。

刘弗陵继位后,以始元元年(前86年)为例,国家总税收是3o亿铢,其中:田税2亿铢、丁税8亿铢、盐铁酒专营收入16亿铢、均输平准收入4亿铢。

盐铁酒专营收入,占国家税收一半以上。

其中盐铁两项最为重要,高达13亿铢。

这13亿铢收入出自一个单位:盐铁司。

盐铁司上缴税收的法律叫“算缗令”

,税率是12o2ooo。

即6。

每挣2ooo铢纳税12o铢。

这里面就有个非常大的想象空间:盐铁司每年上交国家税额是13亿,也就是说,盐铁产业每年的总销售额是217亿铢。

盐铁司衙门总部在洛阳,全国设置19个支司,官员、卫士、曹吏共计2ooo多人。

也就是说:就这区区2ooo多人,却管理着一个2oo多亿的产业。

就问你这差事肥不肥?眼红不眼红?

这个衙门本来是桑弘羊直接管辖的。

现在,霍光派杨敞接管了它。

虽然,桑弘羊仍然兼着大司农的一把手,是杨敞名义上的上司。

徐又成的水衡都尉府与盐铁专营司情形类似。

现在由赵充国接管。

赵充国也是霍光的亲信。

可以说,霍光已经渗透进了大汉最重要的两个收入来源。

桑弘羊和徐又成当然不甘心。

他们二人经营了这么久,这两个衙门里的“专家”

,都是二人的嫡系。

所以,赵充国、杨敞想玩转这两个最来钱的衙门,困难极大。

他们感觉处处被掣肘。

为了完全控制这两个衙门,霍光与田千秋、张安世、赵充国、杨敞、杜延年等人密谋许久后,制订了一个惊人计划:以武帝晚年“轮台罪己诏”

为依据,召开全国盐铁会议。

具体操作程序是:由杜延年提议,召令三辅、太常各举“贤良”

二人、各郡国察举“文学”

一人,总共6o人,到长安城。

让这6o名“贤良文学”

,与桑弘羊挑选的专家对话,讨论国家财税政策。

重点是盐铁专营和酒榷制度。

贤良是已经取得功名的儒生,文学是指具备专业学问的名士。

他们都不是政府官员。

所以,所谓盐铁会议,就是民间专家与政府专家论战,讨论“对盐铁酒实行国家专营”

这一政策的合理性。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推动起这场论战的,是席辅政大臣霍光。

被迫应战、辩解的,是盐铁专营政策的总设计师桑弘羊。

很显然,这是霍光排除异己的一种手段。

但是,霍光没有粗暴地利用手中的武力,直接收拾对手、反对派文官,而是动江湖文官对庙堂文官挑刺,不得不说,这是一个伟大的政治姿态。

可惜,后世的庙堂之争没有意识到这是最佳政治传统,从而维护、延续它。

而是不约而同选择了刺刀见红去解决问题。

某天,小皇帝召集朝会,在京的各位大臣悉数出席。

杜延年如约抛出他的提议。

赵充国、杨敞立即跟上,表示支持。

本来中立的儒学大臣们,一听说是召集全国各地的贤良文学到都,这是儒学盛事啊,马上表态附和同意。

田千秋也表示这是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dq54网】 m.dq54.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