呢?”
“司马迁会告诉你,这还是在扯淡!”
“为什么呢?”
“因为编造的东西,漏洞百出。”
“因为这个故事不符合,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
“咱们来看一看,当时发生的故事是怎么样一个过程?”
莒国。
在齐国和莒国的必经之道上
管仲带人设伏了齐桓公小白。
在两拨人马的交战过程中。
管仲弯弓搭箭,一箭射中了齐桓公小白的勾带。
然后公子小白假装自己中箭身亡,倒地不起。
管仲则大笑着认为自己刺杀成功,于是带着人离开了!
回去之后,管仲滋滋地告诉了公子纠,吕小白已经死了,他们可以优哉游哉地回去继承齐国国君之位了。
这就是儒家记载的历史。
“那么这件事情,为什么司马迁认为是胡扯呢?”
“原因就是在于:刺杀流程上出现了严重的问题!”
“什么叫刺杀流程呢?”
“司马迁写了非常多的刺杀事件,每一个事件都给你巨细无遗地描述了:事情的经过,高潮,以及结尾。”
“你只要认真地观察,就会发现,每一次刺杀它都有一个非常非常必要的条件!”
“这个必要条件叫什么?”
“活要见人,死要见尸!”
“就是要求刺杀的人,一定要确认被刺杀的人是正主,不能是替身,而且还要确认这个人绝对处于死亡的状态!”
“比如说,周昭王被人干死以后,为什么一定要在茫茫江水中,打捞到周昭王的尸体呢?”
“你不打捞尸体,万一周昭王没死,你推选了新的天子继承王位后,周昭王又回来了,你该怎么办?”
“所以,周昭王时期,那个带回周庄王尸体的人,被封为辛伯!”
“因为他干了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就是活要见人死要见尸!”
“他为当时的召公毕公鲁公等人,解决了一个大问题,就是证实了周昭王真的死了,而不是假死脱身!”
“你再看看那些着名的刺杀事件,只要成功了,他一定会给你说一件事情,就是这个活要见人死要见尸!”
“一定要验明正身!”
“管仲就是少了这一个步骤,正是因为这一个步骤的缺失,让整个刺杀事件变成了笑话!”
“你把公子小白刺杀了,你连验明正身都不去验,你怎么证明你杀的是公子小白,而不是一个替身呢?”
“要知道,在古代替身这种事多得很!”
“以管仲的智商,这就有点说不过去了。”
(我当时看这段历史,我也觉得贼降智能,管仲是谁呀?这可是着名的治国能臣,无论是政治经济,军事都是略懂的人,他连最起码的常识都没有吗?)
(很多人可能不太清楚,古代验明正身有多重要!在古代历史中,让手下假扮成自己的例子,简直就多不胜数,管仲就隔着那么远的距离,就只看到一个人穿着小白的衣服,就认为这一定是小白了吗?这是管仲的智商出了轨吗?)
(笑死了,我当时还给老师提过这个问题,他对我说管仲的视力是5.2的!一眼真,别说5.2了,他就是10.2的,人家也能假扮啊!古代让手下假扮自己,然后自己逃生的例子,还不够多吗?)
(还是诗圣司马迁的含金量高吧,把他写的历史跟别人写的历史一对比,别人写的简直被碾压成渣了!)
(怪不得司马迁被很多人那么黑呢,原来他是要用一件又一件历史事件,真实还原和对比,来重塑整个秦国时期的历史,找出不合理的地方!黑秦始皇的人能放过他?)
(司马迁估计捅了那些黑秦始皇的粉丝的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