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商议的国事就与此息息相关。
大明眼前最重要的大事!
可就是这么一件大事,利国利民积攒国力的大事。
却让朝中浙东一系,以及出身南方的大明官员,他们自身的利益,身后家族的利益受到极大的损害。
纵然前面有宋濂,将这些人安抚了下来。
不要生事,潜心忍耐,只要是科举他们就有办法,将自己损失的利益慢慢找补回来。
但现在看着宿敌胡惟庸,还有勋贵集团。
全都被朱元璋收拾了一顿。
颜面大损,蛰伏潜藏,窝在角落里舔舐伤口,短时间不敢再有任何动作。
他们还能耐得住寂寞吗?
还能按捺的住心中越加活泛的冲动吗?
会眼睁睁的看着,这样千载难逢的时机,从他们眼前溜走吗?
哪怕所有人心中都清楚。
这是在玩火,一个不慎便会粉身碎骨,稍不小心便是万劫不复!
可人为财死,鸟为食亡,足够的利益摆在眼前。
纵然是千年的狐狸。
也会忍不住想要拼上一把。
况且没有胡惟庸及勋贵的阻挠,现如今朝堂他们一家独大。
负责科举的礼部,有一多半都是他们的人,天时地利人和都占尽了,还有什么理由不去一试!
一点风险罢了。
比起能够获得的巨大回报,甚至可以直接忽略不计。
科举,科举,对于天下公平的不是科举。
对他们公平的,百官称颂,彪炳史册的才是科举,真正的科举。
朱元璋是个真正的政治家。
收拾勋贵,间接打击胡惟庸及淮西一系时,这种情况他就已经预料到了。
会有人不老实,趁着空隙想要兴风作浪。
但因中间留的时间太短。
他身为大明皇帝,需要处理的事情又太多,所以暂时还没有来得及想办法处理。
但在白苟给他送去消息。
说小犊子马世龙,调用皇城军在皇城外当众抓人时,忽然在他的脑中就闪过了一丝灵光。
在他龙椅之下的这几位大人。
基本可都是出身自南方,若是想要生事,主谋必定出自于他们中间。
暂时还没有时间想办法处置。
他们还没做事,也不能拿他们怎样,但先稍微警告一下,震慑一番却还是行的。
于是就有了这道给马世龙的旨意。
旨意里面的内容,这些个大人当时肯定是不知道的。
但想必用不了多久。
旨意上的那一句话,一共十二个字,肯定会完完整整,丝毫不差的传到他们的耳中,
若是聪明,必定能够反应过来。
能够领悟出这旨意中的意思,在警告的不仅仅只是靖远侯马世龙,还有他们这些想要浑水摸鱼。
趁机得利的南方重臣。
知晓自己的小心思,已经被朱元璋看穿了,就老老实实的在浑水里藏着。
不要搞事,不要自误,对大家都好。
这段时间以来,朝堂发生的事情实在是太多了,朱元璋也不想再横生枝节。
大明现在需要足够长的安稳日子。
让百姓可以安心开垦土地,恢复民生,吃饱饭,穿暖衣,住进坚实能挡风雪的房子。
同时朱元璋也需要这样一段时间。
马忠就快要回来了,金山银山,高产粮食……每一样都是他梦寐以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