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履从容悠闲,眼神清澈明亮,
却似乎缺乏深刻的焦点和情感穿透力,如同温润的玉石,美则美矣,却难见内心火焰。
各式各样的服务型机器人如同高度进化的工蚁,
沉默而高效地从事着维护、清洁、配送等各项工作,构成了这座城市寂静背景的一部分。
“这里…太安静了,太…干净了,简直像…”一位南中四国的商人忍不住压低声音感叹,语气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不安与疏离,
“像一个巨大无比的、精致无瑕的模型,或者…一个睡着了的花园。”
习惯了地球城市那种吵嚷喧闹、充满碰撞与活力的“生”气,这里的极致和谐反而给人一种不真实的虚幻感。
一位负责引导的华夏神国外交部官员适时开口,声音平和:
“欢迎各位尊贵的客人抵达生洲文明最具代表性的城市之一,蓉城。
正如诸位所切身感受的,生洲社会历经漫长演化,
已摒弃了旧时代的国家与家庭架构,以自治互助的‘万民公社’为基本单位。
在这里,没有私有制的藩篱,没有贫困的困扰,也缺乏你们所熟知的激烈竞争形态。
所有成员的物质需求与精神慰藉,均由中央AI‘大同’及其庞大的自动化系统极致满足。”
考察团的成员们带着强烈的好奇与审视的目光,四处观望。
他们被引导着踏上一条宽阔的“虹道”,前往下榻的居所——“怡园”。
沿途,他们经过了一片被低强度、呈现温暖鹅黄色的能量场温和笼罩的区域——“育成苑”。
苑内环境如同童话世界,设施先进充满趣味,
许多容貌可爱的孩童在AI保育员和智能机器人的看护下嬉戏、学习,看起来健康又快乐。
但很快,地球来客们便察觉到了某种令人不适的异样:孩子们彼此间嬉笑打闹,但对于虹道上经过的这群服饰各异、
气息不同的成年访客,他们仅投来短暂而礼貌的一瞥,眼神中更多的是淡然的好奇,
而非孩童惯有的强烈探究欲或怯生感。当一位人类保育员指着考察团中一位年轻女性成员,
对身边一个约莫五六岁的小女孩低声介绍时,小女孩乖巧地点点头,用清晰却缺乏情感起伏的嗓音称呼道:
“您好,新来的师长。”——那种语气,与孩子呼唤母亲的本能亲昵截然不同,更像是在识别一个中性的社会符号。
“在生洲,”华夏官员的语气依旧平静无波,仿佛在陈述一件与日出日落般自然的事情,
“生育是社会整体规划的一部分,旨在维持人口结构的优化与稳定。
儿童自出生起便由专业的社会化体系集体抚养教育,
以此培养纯粹的集体认同感,并从根本上消除基于血缘的‘私心’与家庭单元可能带来的社会割裂。
他们知晓自身的生物学亲源信息,但那仅作为健康数据存档,不承载特殊的社会伦理内涵与情感纽带。”
李雨舒闻言,下意识地微微蹙眉,红唇轻抿了一下。
叶涵嫣那双清澈如秋水的眼眸中,也极快地掠过一丝难以捕捉的波澜,纤长的手指无意识地蜷缩。
她们无法想象,也绝难接受这种没有父母亲情滋养、缺乏独一无二的深厚羁绊的人生轨迹。
抵达“怡园”,那是一片依偎在一棵虬结苍劲、仿佛已生长万年的巨大古树旁的有机建筑群,环境清幽得不似人间。
分配给每个人的居所内部空间开阔,设计符合人体工学极致舒适,
可以通过精神力感应随意调整光线明暗、
温度湿度甚至内壁呈现的虚拟景观,一切生活所需只需心念一动便可由微型传送口送达,便捷到了极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