厂中。
这些布料来自香港,內地暂时无法生產。
儘管过程繁琐,但凭藉娄晓娥的关係,完全不用担心原料短缺的问题。
正因如此,短时间內该行业在国內属於垄断地位。
等到內地意识到这一点,引进新设备並尝试生產时,至少需要大半年时间。
届时,苏建设相信自己已在京都及周边地区站稳脚跟,享受第一波市场红利。
这无疑是最稳健的发展路径。
至於未来可能出现的竞爭者,苏建设並不惧怕。
市场经济本就是优胜劣汰,作为穿越者,他对这种生存法则再熟悉不过。
原料顺利运回后,一切都在按计划推进。
刚一开工,便投入试运行,至於开业仪式之类的形式主义,不过是放了几掛鞭炮草草了事。
毕竟,赚钱才是硬道理。
这里都是电动设备,大家虽有缝纫经验,却未接触过这类机器,还需重新学习操作方法。
好在眾人都是熟手,稍加培训便能上手。
……
轧钢厂。
棒梗第一天上班,由一位老师傅带。
工厂深知这类年轻人性子浮躁,特意安排了脾气直爽的老工人指导,打算先整治他们的不良习惯。
这位老师傅就是典型代表:“往左一点!看著点!”
“你小子是不是没干过活这么简单的事都做不好!”
“连螺丝都不认得,你是长眼了还是没长”
棒梗第一天就被批评得灰头土脸,原本以为会是轻鬆愉快的开始,现在却满心沮丧。
这时秦淮茹赶来了。
她知道儿子第一天上班,难免紧张,本想亲自教导,可自己的技术又难以启齿。
远远看见儿子低头垂耳的模样,心里十分心疼,忙上前打圆场:
“张师傅,抱歉让您费心了。
这是我儿子第一天来厂里,希望您多多包涵。
他以前从未乾过这种活,对厂里的事情也不熟悉,请您多指点。”
张师傅一眼就看穿了棒梗的態度问题:跟母亲如出一辙,既无进取心,又不愿学习,根本没把工作当回事。
看来他就是衝著铁饭碗来的,眼中流露出几分轻蔑与厌烦。
摆摆手对秦淮茹说:“行了,你先带他过去,在工位上教教吧。
总比什么都不懂强,至少能派上些用场。”秦淮茹听著张师傅语气不太友好,脸色沉了下来。
她了解张师傅的脾气,暴躁得很。
也知道棒梗得在人手下做事。
心里虽有不满,但她选择沉默,毕竟张师傅是厂里的七级工,地位很高。
得罪不起。
秦淮茹压著火气,领著闷闷不乐的棒梗走向自己的工位。
一路上,棒梗感到四周投来的异样目光,甚至听见有人说:“这就是秦淮茹的儿子跟妈妈一样不成器。”“可不是嘛,要不是张师傅脾气急,会这样训他吗”“有其母必有其子啊!”这些话让棒梗涨红了脸,却无处反驳。
食堂后厨,爱打听的刘嵐好奇地问傻柱:“傻柱……”“该叫何主任!”傻柱摆架子,惹得刘嵐翻了个白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