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璟,宣旨吧。”
“让天下万民见证。”朱元璋大声道。
应着这一声。
刘璟拿出了一封圣旨,大声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皇长孙朱雄英,为吾大明皇族第三代嫡长,仁德醇厚,能力出众,军事指挥更为吾大明翘楚,更心系天下,出诸多利国利民之策。”
“今。”
“于此认祖归宗大典,当封皇长孙朱雄英为皇太孙,为大明第三代储君,享储君之权,不可废黜,不可更替。”
“钦此。”
刘璟的声音在整个应天城外响彻。
皇长孙!
皇太孙!
一字之差。
可带来的意义却是截然不同。
皇长孙只是年龄为当代之最,身份虽然尊贵,但却没有真正的位分。
但皇太孙。
这可是真正的国之储君,乃是真正的大位继承者了。
太子,太孙。
在历史上。
朱允炆便是获封了此位置,成为了皇太孙,在朱元璋死后也是直接继承了皇位。
“太孙”
一旁的朱应听到这旨意,也是有些惊愕的看着朱元璋与朱标。
这敕封是朱应没有想到的。
按常理。
太子在,不会封太孙。
历史上的朱允炆之所以会被封为太孙,根本原因就是因为朱标不在了,而朱元璋为了让朱标的后裔接任皇位,甚至于还将吕氏这个妾室扶正,可以说是对朱标的极限爱屋及乌了。
可现在朱标健在。
便敕封朱应为皇太孙。
这,无疑是表明了一个态度。
未来大明第三代的继承者彻底定死了朱应。
特别是圣旨之上不可废黜的话,这一道旨意落下,哪怕是朱标未来成了皇帝也不能更改圣旨废黜朱应。
这并非暗旨,而是面向天下的明旨,让天下人都见证。
这圣旨,便是不得更改了。
“雄英。”
“这是我与你爷爷商量的。”
朱标微笑着对着朱应说道。
“是不是,太早了”
闻言。
朱应也是带着几分难以回神的说道。
“不早了。”
“这个位置定下了,咱就彻底安心了。”
“你爹也彻底安心了。”朱元璋笑着道,看着朱应的目光尽是慈祥。
“而且。”
“还不仅如此。”
朱元璋笑着,又看向了在祭台一旁侍奉的云奇。
“继续宣旨吧。”朱元璋大声道。
应声。
云奇手捧一封圣旨站出来,大声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皇太孙朱雄英,文治武功,于武功之上创封狼居胥传世之功,功在千秋,威震天下。”
“今。”
“晋皇太孙领【总兵之权】,赐兵符,拥节制天下兵马之权。”
“凡吾大明军队,皇太孙皆可调动。”
“钦此。”
此话一落。
朱应更是睁大眼睛看着朱元璋,透出惊愕之色。
敕封皇太孙。
朱应没有想到。
但这一个位置虽为储君,却并无真正的实权。
可这总兵之位却是截然不同啊。
在如今的大明,虽然国公不少,但在未有战时,国公不掌兵权,大多数将领也是如此。
至于总兵之位,一直空置。
兵权由朱元璋直接掌控,如若朱标需要也可以调动。
但如今。
直接赋与了朱应总兵之位,这表明了一个意思,兵权完全交给朱应,只要朱应想,随时可以调动